华为

思考华为事件要避免民族情绪与自力更生思维

余智:思考此事应避免民族情绪,回到法律层面进行分析判断,并避免陷入自力更生思维模式,坚持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

12月6日国际媒体报道,中国著名通讯企业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之女、集团副董事长与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12月1日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国警方应美国要求逮捕,并可能引渡至美国受审。逮捕理由是孟女士涉嫌隐瞒华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向伊朗出口原产于美国的通讯产品的事实。

这则消息很快刷爆了中国网络与社交媒体。众多人士纷纷指责,认为这是中兴事件之后,美国为了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霸凌主义行为的再次体现。还有人士认为,这再次提醒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坚决走自力更生之路,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免受制于人。

笔者认为:思考华为事件以及此前的中兴事件,一方面应该避免民族情绪,回到法律层面进行分析判断,另一方面应该避免陷入自力更生思维模式,坚持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的基本国策。

一、应该避免民族情绪,回到法律层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媒体报道的加国警方应美国要求逮捕孟晚舟的理由看,华为事件与中兴事件性质是相同的,都是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禁令,向伊朗出口原产于美国的通讯产品且隐瞒事实。此事在今年上半年中兴事件爆发时,在网络与社交媒体上就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

据路透社当时报道,美国纽约联邦检察官在2016年就开始调查华为的相关行为;美国商务部2016年的文件在披露中兴的相关违法行为时,也披露了另一家被标记为F7的公司是如何成功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美国国会议员则数次致信美国商务部称,他们相信F7就是华为,要求对华为进行全面调查。网络与社交媒体当时猜测华为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兴。此次孟晚舟被捕,证实这种猜测可能会成为现实。

思考华为事件,乃至较早的中兴事件,要避免民族情绪,回到法律层面,将关注点集中到华为是否应该遵守美国有关法律、是否有违背美国有关法律的事实等问题上来。

关于华为是否应该遵守美国有关法律问题,国内很多媒体与人士认为,此次事件再次体现了美国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霸道作风。这一观点的言下之意,就是华为不必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法》。

您已阅读22%(844字),剩余78%(29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