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中美对峙与“经济铁幕”的风险

刘裘蒂:保尔森的演讲是咄咄逼人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大多数与会人士对他的直言不讳和清晰论点表示赞赏。

说老实话,我原以为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第二天早上8点的开场主旨演讲,是一场错过了也不可惜的例行公事。我错了!

半年前在纽约听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谈中美关系,他的论调是典型的“中国的老朋友”的“外交辞令”,礼貌但没有什么料。听起来中听,但我知道对于解决中美关系的症结可能无法起到真正具体的作用。

今天保尔森不客气了,特别是在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发表演讲之后一天。这不是我熟悉的保尔森辞令,而是针对中国的贸易行为咄咄逼人的“忠言逆耳”,或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综合来说,保尔森的观点是具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但与我们习惯看到的“中国的老朋友们”的多重包装、柔软中听的“外交辞令”有别。我在会场问了这次论坛的一些“大咖”,看他们是否和我一样惊讶。大多数与会人士对保尔森的直言不讳和清晰论点击节赞赏。我认为对于中国的未来寄予厚望的朋友,不应该把保尔森的讲词视为被白宫鹰派“黑化”的结果,也不应该把它当成是中国的老朋友“倒戈”。

保尔森在演讲中提到他与王岐山协作处理2008年金融危机而生的一些问题。他与中国的渊源长达30年,与中国高层领导人建立关系:首先是以银行家身份在1990年代初前往中国拓展高盛的投资银行业务,帮助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来又以高盛CEO身份造访中国不下70余次;2006年,他成为小布什总统的财政部长,并启动了美国和中国高级官员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

尽管如此,保尔森批判中国目前的方向毫不留情。美国在促进中国加入WTO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已17年后,中国仍然没有对外开放竞争。中国保留了合资要求和所有权限制,使用技术标准、补贴、许可程序和监管作为对贸易和投资的非关税壁垒。在中国加入WTO近20年后,“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认为WTO体系需要现代化和改变的原因。而我也同意。但它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有影响力的声音主张中美经济‘脱钩’,特别是与技术相关的贸易和投资,这将造成供应链的破坏。这些论点不会很快消失。”

虽然许多人将这种转变归咎于特朗普政府,但保尔森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可能会在美国政策制定中持续一段时间,美国各方的共识是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对美国的战略挑战,而且以美国的利益为牺牲品。

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自加入WTO以来经济开放缓慢,美国商界已经从倡导转向怀疑,甚至反对美国过去的中国政策。美国企业不希望发生关税战,但它确实需要政府采取更激进的方法。那些最了解中国、在中国工作、在中国做生意、在中国赚钱、过去主张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的人,现在却主张更直接的对抗,这是怎么回事?

您已阅读21%(1089字),剩余79%(399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