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

中拉经贸合作发展障碍:信任

欧阳俊:中美贸易冲突短期内无法消除,拉美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发展中拉合作同样面临结构性障碍,信任问题也许是最大难题。

近日中美贸易报复威胁轮番升级,触发贸易战争的可能性不断上升。如何在贸易战中打击对手,减少自身损失,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一时之间,大豆成为热词。加征关税将美国大豆赶出中国市场,被一些人视为打击特朗普票仓的“精准制导武器”。然而,如何避免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大豆市场因此遭受大的冲击呢?许多人想到了拉美。

的确,面对中美贸易冲突短期内无法消除的现实,无论对于进口还是出口,拉美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球经济秩序变革重构的大时代里,要妥善解决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也要重视发展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合作。更要清醒看到,发展中拉合作同样面临结构性障碍。信任问题也许是其中最大也最难以克服的难题。

信任是深入持久合作的基础

或许有人认为,经贸合作、商业活动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谈信任是用情感冲击理性计算,算不得是理性的选择行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的达成意味着信任的存在。现实中,一项经贸合作,一桩商业买卖,极少只有一个潜在交易对象的情况。既然有多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就存在合作伙伴选择问题。譬如,如果甲想要出售自己公司的股权,而乙、丙都既有购买意愿又有购买能力,甲该如何从中取舍合适的交易对象?又如,世间有那么多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为什么要选择与地球另一边的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呢?

选择合作对象,首先需要考虑合作或者交易条件,比较风险和预期收益。此外,情感上信任与否也会影响当事者的选择结果。在许多时候,信任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中国中车失利纽约地铁车辆竞标就是典型例证。尽管各方报价细节未被披露,但按过往经验,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中车报价不会高于日本川崎。川崎最终中标,在于他们是纽约地铁长达三十年的合作者,有着其他投标方难以企及的信任关系。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也与此类似。去年5月,智利总统巴切莱特、阿根廷总统马克里联袂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前景缺乏信心,试图寻求建立替代性经贸合作关系。

理论上,经济学家早已证明,合作博弈更富效率。在现实世界,难以做到市场信息完全对称,无法实现交易合约完备。如果合作或者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任,就可以极大降低道德风险与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经贸合作、促成商业交易。换言之,只有当商业交易和经贸合作包含了感情信任的成分,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交易方最理性的选择。

您已阅读21%(1005字),剩余79%(37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