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

“中国式”爱国是怎样形成的?

南海仲裁案,在中国民间引发了新一轮表达爱国之情的热潮。但再正当的爱国名义,也不能成为挑战私权的借口。

南海仲裁案,在中国民间引发了新一轮表达爱国之情的热潮。围剿赵薇、禁入肯德基、企业禁用苹果手机等事件,成为群体性情绪的宣泄口。一些人对此情绪昂扬,另一些人则充满疑虑。立场和情绪温度上的差异,不仅扩大了部分精英和草根之间的语言对立,甚至让理性爱国的呼吁显得苍白无力。什么才是理性?什么才叫爱国?什么才是合适的情绪表达?缺乏一个可清晰论述的标准。这只能导致关于爱国的讨论失焦。

诚然,人们对于爱国主义有许多赞誉或警惕之辞,但无论哪种表述更接近于真实,有一点可以肯定,爱国本来是一种自然反应,起初并不涉及什么价值或立场判断。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国家绝非单纯的“上层建筑”或统治经济阶级的组织,相反,国家立足于根深蒂固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存在于最广大的国民中间。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政治意识沉淀在大众的无意识层次。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一直在持续增加着中国人对于国家的敏感性。一旦被事件激发,爱国情绪就会以种种方式爆发出来。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当代国民性的组成部分。对此,无需过多非议。

您已阅读24%(439字),剩余76%(14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