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并不乐观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诸位经济学者的眼中,“新常态”的新不仅仅在于它与往常的经济状态不同,也在于它是一个复杂的没有范本参考的情况,也没有像官方的解释那样充满希望。

近两年,中国经济似乎正经历着中国改革之后最坏的日子。去年习近平提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决策者对于“新常态”的解释是,相比于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趋于成熟的表现:不再追求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和优化, 扩大市场的角色等。

近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们纷纷就“新常态”阐述自己的看法。在与会者看来,经济“新常态”并没有像官方的解释那样充满希望,中国面对的更多的是风险和挑战。

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在为大会做的报告中指出,今年中国经济的趋势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比起以生物制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繁荣以及股市楼市的再次升温所带来的泡沫,人们的关注点更多聚集在低迷和萧条上。低迷和萧条的主要表现为重要指标的下降。国民最为熟知的也是衡量经济的基本指标GDP增速不但全国只有7%,不少省份的GDP增速都徘徊在2%和3%,山西等省份甚至为负。其他重要指数如投资增速,总需求,工业利润,和克强指数(即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也不乐观。这些不尽如人意的数字背后是由人口红利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产能过剩,地方财政困难,宏观政策失控等一系列难题交织而成的问题网。

您已阅读28%(518字),剩余72%(13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