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

中外对话:实验室培养的肉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执行编辑汤姆•莱维特:实验室生产人造肉或许有助于减少集约化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但是,这种肉能够吸引素食主义者和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吗?

年底之前,荷兰科学家有望让一个特殊的汉堡包首度高调亮相,这个汉堡包所用的肉不是农场产的,而是在他们的实验室制造的。

在实验室里,从一个活的动物身上取少量细胞,使其在成块的肌肉组织中不断生长,从而生产出合成的或者说实验室培养的肉。从理论上讲,这种肉可以供人食用。

在实验室培养肉,既可以拯救动物,又可以减少现代集约化肉类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占用土地、饲养动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与素食、非动物替代肉的食品,如大豆、豆腐、阔恩素肉或其他植物蛋白相比,人造肉的蛋白质含量要高得多,口感好得多,质地也更像屠宰的动物肉。

实验室人造肉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但要生产出味美价廉的肉制品却很难。然而,分别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两个研究人员如今信心十足地表示,他们就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了。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教授获得了一位匿名捐赠者40万美元(25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他宣称将在未来数月内举行公众品尝会,让人们尝尝用他的实验室人造肉制作的汉堡包。

您已阅读22%(426字),剩余78%(15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