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美国与中国需要相互理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费正清先生在《美国与中国》里说一句核心观点:“我们应该了解与中国的分歧所在。这是符合我们共同面对人类首要利益的唯一方法”。

最近,随着南海领土争端之紧张程度日益升温,中国与美国之间为此展开的利益较量逐渐进入微妙而复杂的形势。此刻,与其为表面上的一场动静或一条新闻而焦虑或愤怒,不如从历史长河的角度冷静梳理一下中美两国之间的渊源是什么,其根本又何在。

最近重读了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先生(John King Fairbank)的名著《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认识到中美关系充满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历史进程以及正确“认识对方,定位自己”多么重要而深远。这一大工程也是建构健全的外交关系的基础所在。

“我们同中国的关系需要我们这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理解,而不是可以少理解一些。”费正清先生提出的这句话,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美国与中国,历史文化不同,政治体制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在一系列“不同”面前,两个大国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本身蕴含着困难。许多因素,包括国内政治、国际形势、国民性、发展阶段、意识形态等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两国政府和公民理解对方国家,认识自我的过程。费正清先生在《美国与中国》“后记”里的最后一句体现着他核心观点:“我们应该了解与中国的分歧所在。这是符合我们共同面对人类首要利益的唯一方法”。

两个大国之间存在共同点与不同点理所当然,本身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怎样认识这些“点”,不主动去认识这些“点”就成问题。只有通过可用的各种渠道尽可能正确认识双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一个国家社会的公民才能较为客观地理解对方,使得双方准确定位自己,最终推动健全的发展。

让我们回顾一下中美曾经历过的那些历史。

中美从1784年开始打交道,至今过了两个多世纪。在这些年以来,政治家、官员、商人、传教士、媒体记者、学者、留学生等各种角色参与交往两国过程。

您已阅读20%(746字),剩余80%(29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