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记

在“荆棘”中穿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国媒体花大量篇幅对中国官方公布的最新医改方案进行解读,抢掉了朝鲜金正日的风头。

2009年4月7日

一个版怎么够?至少也要五个、十个整版。

两会“吹风”之后一个月,中国官方终于公布了最新的医改方案。在一个人均财力薄弱、内部差距巨大的国度里,医疗制度设计绝对是一个天大难题,对主政者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要求极高。所以,当医改决策者们在抓紧最后时刻斟酌用词时,宣传官员们也已经做好了全套答疑解惑、保驾护航的媒体报道方案。

在播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13000余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同时,新华社也立即提供了大量配发稿件,逐段分析背景、前景,引用官员、专家、医药界、患者等各方意见,围绕“公益性”、“公共产品”、“支出下降”、“缓解看病贵”等关键表述,试图将这一事关全民利益的重大政策传递给更多受众。

人民日报今日见报社论也在新华社发稿之列,连京华时报、东方早报这样的都市报也在转载。这篇题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最高机关报社论起文便宣告信心:这一意见汇集众人智慧,反映群众意愿,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总共只有16个版的人民日报,花费头版半版加两个整版,刊载“意见”稿和视点新闻,“热点解读”新医改新亮点。

以基层民众为主要受众的各地都市报晚报更是全力以赴,几乎没有不以医改方案为头版头条者。在北京,新京报从第五版到第十版的版口说的都是“医改出炉”。对新方案诉求的重点关注集中在“回归公益”上,京华时报的头版头条主题具有典型意义:新医改方案回归公益性。还有更加“通俗”的报纸,比如成都商报,编辑拟出的标题应该更加符合普罗大众的理解方式,叫做:政府出面,摆平药价,搞定医生。

新任卫生部长陈竺不仅在昨天的新华社稿件中解疑释惑,信心满怀誓言“三年内药价肯定大幅下降”,今天上午更要赶赴央视直播间,告诉民众和医卫从业者要互相理解。根据央视预报,接下来出场的政策宣读解读者还包括韩启德和钟南山。

但显然,民众的期待值也不宜被提升得过高。在一项牵涉复杂的民生制度设计中,理性常常不敌感性,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如果失控,极有可能导致身败名裂。宣传决策者应该早有准备,央视新闻30分里,播报完《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出台后,即由主播朗读短评,告诉民众医改不会“毕其功于一役”。新华社继昨天播发“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称赞“医改方案中的创新之处”后,今天第二篇“新华视点”也已发出,说的是信心的另一面——透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形容新医改在“‘荆棘’中穿行”,由专家强调“要注意制度的细节完善和对政策执行的监督规范”。

您已阅读26%(1094字),剩余74%(31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