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亚洲模式行不通

FT亚洲版主编皮林:随着美国采取国有化、政府纾困等一系列干预政策,人们可能忍不住认为,美国正逐步走向更中国式的资本主义。但从长远看,不管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名声有多坏,依然是历史的潮流。

10年前,亚洲正身陷源于自身的金融危机之中,该地区所施行的资本主义,成为了所有人青睐的泄愤对象。虽然很难对从印度尼西亚到日本、从新加坡到中国的各个经济体一概而论,谈到亚洲的问题出在哪里,众多学者还是达成了普遍共识。

过去的说法是,亚洲经济体过于依赖外资流动,也过分热衷于通过管控严密的银行输送国家资源,而非依靠更具创造力、更高效的资本市场。许多国家施行的是一种“裙带资本主义”,国家利益和特权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的利益盘根错节、密不可分。没人督促管理层创造效率,使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相反,管理层被与股东隔离开来。总体来看,政府对经济决策干涉过多,导致资本配置不当、市场创造力受到阻碍。

而今,亚洲决策者、监管者、商人和政客们发现,形势发生了逆转。其中有些人对西方的说教感到不满,有些则将其铭记在心。有不少人开始给西方上课,斥责其赌博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信贷催生、资产泡沫式的增长模式。

增强了这种优越感的是,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政府是美国国债和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债券的最大持有人。这些国家实际上是美国灾难性消费热潮的资助者,现在它们希望那种满足感:能够告诉西方他们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您已阅读22%(524字),剩余78%(19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